遠離自閉癥,從正確的科學認知開始
愚人節玩笑整蠱過后
又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但實際上也沒有那么普通
還記得前些年騰訊公益組織的“一元畫”嗎?
或許它曾出現在你的朋友圈
可你知道嗎
這一幅幅鮮活的畫作
出自“自閉癥”患兒之手
4月2日正是“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也許有人認為,自閉癥患者只是不愛說話,比較孤僻,但也是某方面的隱藏天才,但實際上大多數的自閉癥患者并沒有那般多才多藝,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自我隔離,甚至可以是家中的“麻煩制造者”。
你是否真的了解過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Autism)是一種先天性的腦部發育障礙,自閉癥的患者通常會在三歲左右就會顯現出:
1、社會交往障礙
自閉癥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地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甚至會回避友好的目光,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不能夠根據社交場景調整自己的社交行為,同時也難以建立正常的伙伴關系。
2、交流障礙
自閉癥患兒會在孩童時期就出現語言能力遲緩,也許到兩三歲還不會說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變得更加沉默,甚至表達能力下降。
3、興趣狹窄和活動偏差
自閉癥患兒興趣范圍較窄,行為經常性刻板重復,傾向于采用墨守成規、較為刻板的方式來應對日常生活。
自閉癥發病率不斷攀升
我國的自閉癥也稱為“孤獨癥”, 屬于一類廣泛性發育障礙( PDD),包括兒童自閉癥、阿斯伯格綜合征、雷氏綜合癥、兒童期瓦解性障礙以及待分類的廣泛性發育障礙。聯合國大會為提高人們對自閉癥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癥患者的關注,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
而阿斯伯格綜合癥(Asperger syndrome, AS),屬于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的疾病,由于在癥狀上與自閉癥一樣,在疾病的概念上被認為是“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在不合適的環境中,包括自閉癥在內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多種障礙。
要知道,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發病率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快速增長。
197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自閉癥譜系障礙的發病率為0.4%, 至2009年已上漲至為11%-15.7%。2012年統計分析顯示全球范圍內自閉癥患病率為62/10000。在2020年的報告里稱,根據2016年的數據,美國每54名兒童當中就有一名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其中:
- 每34個男孩當中就有一名被診斷患有自閉癥
- 每144個女孩當中就有一名被診斷患有自閉癥
- 男孩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癥的可能性是女孩的四倍
- 盡管自閉癥最早可在2歲時被可靠診斷出來,但大多數兒童仍在4歲后被診斷
- 31%的ASD兒童有智力障礙(智商[IQ] <70),25%處于臨界范圍(IQ 71–85),而44%的智商得分在平均水平及以上(即 IQ> 85)
《中國孤獨癥(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報告稱,中國自閉癥發病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癥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目前中國的孤獨癥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患者或超200萬,并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
目前包括自閉癥在內的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原因尚不明確,但有報道認為是由先天性腦功能障礙引起的,許多實驗室也提出了自閉癥患兒多數存在多種免疫系統異常,出現自我免疫增強和免疫功能下降。
NK細胞活性降低,抑制性NK細胞和活化性NK細胞之間的不平衡;調節性T細胞比例降低;抗體產生的改變;以及自身抗體和對各種刺激的不同細胞反應等。都使得自閉癥患者的單核細胞信號功能紊亂,可能導致長期的對感染的反應問題。
此研究者發現,自閉癥患者的小膠質細胞過度活躍,要知道這些小膠質細胞負責大腦的免疫。研究小組使用了專用于頭部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來研究小膠質細胞的功能,對20名未接受藥物治療年齡在18歲至30歲的且患有自閉癥的男性,以及20名非自閉癥的男性進行了檢查。
結果,自閉癥患者小腦和腦干等區域的小膠質細胞過度活躍,且被認為可能與自閉癥的癥狀有關,這種現象是由于大量的小膠質細胞引起的。據推測,這些細胞在胎兒時期進入大腦時大量增加。如果能夠發現過量的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沉降的機制,則有可能找到預防的方法。
隨后,關于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的神經營養因子變化,出現血漿細胞因子量增多以及腦內小膠質細胞的活化等免疫系統異常的報道相繼增多,說明這些異常的分子機制與病理表現相關。更有研究報道:目前對炎癥標記的細胞因子水平升高出現在退行性自閉癥的兒童患者身上,持續增加的細胞因子與自閉癥關聯的損傷相關。
而妊娠期病毒感染可通過母體免疫激活(MIA)現象增加后代患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可能性。這已經在嚙齒動物身上得到了模擬證實。母體輔助性T細胞17和效應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7A(IL-17A)在MIA誘導的行為異常和皮質發育不良(稱為皮質斑)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小鼠胎兒腦中的研究發現IL-17A激活了小膠質細胞并改變了它們在大腦皮層的定位,說明IL-17A激活皮層小膠質細胞,導致ASD相關的一系列腦病變,包括心室區神經祖細胞的過度吞噬。這表明,IL-17A在小膠質細胞動力學和活性改變方面的作用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詳盡的跟蹤和檢查。
吉卡生物有話說:
根據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自閉癥兒童現狀分析報告》相關數據顯示, 中國約有450萬自閉癥兒童, 并且每年以10%~17%的比例在增長。自閉癥已經成為兒童精神類致殘的重要疾病,隨著發病率的升高,正在并將持續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
雖然說,自閉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數據顯示自閉癥可能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有意識的篩查有風險的婦女,并制定預防策略,根據不同表現癥狀的兒童針對性治療,深入研究自閉癥患兒的免疫學層面的多種改變及相關病理、生理學機制,雖然目前不可完全治愈,但也會利于制定治療的干預措施。讓部分癥狀較輕的患兒獲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社會技能。
吉林吉卡生物檢測中心
吉林吉卡生物檢測中心是吉林吉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獨立第三方檢測平臺,以精準醫學檢測為導向,依托科研級的尖端設備、專家級的技術人員、臨床級的檢測標準,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案,打造一體化的科研級、醫學級和綜合服務級的第三方檢測平臺,為社會各界提供更便捷、更精準、更安全的專業性健康檢測服務。
往期推薦
1. Ashwood P, Krakowiak P, Her tz-Picciotto I, et al(2011)Altered T cell respons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Brain Behav Immun, 25:840-849.
2. Ikawa D, Makinodan M, Iwata K, et al(2017) Microglia-derived neuregulin expressio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Brain Behav Immun, 61:375- 385.
3. Sasaki, T., S. Tome, and Y. Takei, Intraventricular IL-17A administration activates microglia and alters their localization in the mouse embryo cerebral cortex. Mol Brain, 2020. 13(1): p. 93.
4. Ashwood, P., et al., Elevated plasma cytokine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rovide evidence of immune dysfunction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behavioral outcome. Brain Behav Immun, 2011. 25(1): p. 40-5.
5. Onore, C., M. Careaga, and P. Ashwood, The role of immune dysfunction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utism. Brain Behav Immun, 2012. 26(3): p. 383-92.
6. https://www.autism.org/immune-system-function-autism/
【版權聲明】吉卡生物所發布的圖片來源于攝圖網,內容均來源于行業專家或網絡和國外知名雜志整理,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關鍵詞:
自閉癥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