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上海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在癌癥治療和預防領域,基因檢測越來越多地發揮出作用。
12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獲悉,在該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三姐妹在同一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征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綜合征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此前也有新聞報道,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攜帶有BRCA1致病性突變,在39歲時接受預防性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
吳小華表示,對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咨詢,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的人群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
吳小華專家團隊正在手術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三姐妹接連確診卵巢癌
這一家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今年6月,51歲的五妹發現肝臟占位,輾轉多家醫院,7月來到腫瘤醫院治療,確診為卵巢癌,并經基因檢測,確定存在BRCA1基因胚系致病突變。
鑒于BRCA1/2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的家族聚集發病風險,吳小華建議患者,讓其三代直系女性親屬進行BRCA1/2的基因檢測,以確定發病風險。
今年7月,55歲的三姐由于腫瘤標志物CA125升高,輾轉多家醫院隨訪未能確定病因,直到11月發現腹膜多發病變后,才轉到腫瘤醫院治療,經診斷考慮為原發性卵巢癌。
今年11月,63歲的大姐體檢發現盆腔包塊,鑒于已有兩姐妹確診的病情,直接前往腫瘤醫院就診,后確診為原發性卵巢癌。
目前,大姐和三姐在腫瘤醫院已經接受卵巢癌手術治療。但遺憾的是,由于三姐延誤病情,確診時病情已較晚,進行了部分直腸等廣泛臟器切除,才達到了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所幸術后兩人恢復良好,后續將進行相應的化療等系統治療。
目前,五姐妹中的二姐和四姐已根據醫生建議,進行了基因檢測,正在等待相應結果;她們兄弟的女兒也正考慮是否進行基因檢測。
專家建議有家族史的女性進行基因檢測
研究表明,超過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于BRCA1和BRCA2發生胚系突變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遺傳,都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
2016年,由吳小華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年開展卵巢癌手術超過1200例,其中近90%為晚期,超過40%為復發手術患者。”吳小華表示,卵巢癌預后效果差,早期無典型癥狀,70%以上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確診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過四成,堪稱“最兇婦癌”。因此,如果能夠早期意識到發病風險,及早干預,將有效預防和治療卵巢癌。
吳小華建議,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咨詢,如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此外,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BRCA1/2基因靶點的藥物上市,明確基因突變,對于獲得前沿治療方案有顯著幫助。
吳小華表示,2016年起,醫院卵巢癌研究團隊與病理科合作,“通過醫院全程管理的診療體系結合基因檢測、遺傳咨詢與家系預防,配合藥物臨床試驗,有望使得卵巢癌這種病死率極高的‘最兇婦癌’變為慢性病。”
【吉卡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就醫。
【版權聲明】吉卡生物所發布的圖片及內容均來源于“澎湃新聞”,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關鍵詞:
基因檢測,遺傳咨詢,基因突變,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