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充質干細胞對脊髓損傷治療的研究進展
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研究已經在許多國家開展,美國批準了60余項臨床試驗,隨著間充質干細胞及其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也批準了多項臨床試驗,走入了間充質干細胞核心技術研發的舞臺。我國已經大力加強干細胞研究工作的開展,包括國家昂賽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內的多家權威研究機構以及各地方臍帶血庫已將研究技術引向臨床。對于間充質干細胞用于治療十余種難治性疾病的治療研究,除了用來促進恢復造血,與造血干細胞共移植提高白血病和難治性貧血等以外,還用于心腦血管疾病,肝硬化、骨和肌肉衰退性疾病、腦和脊髓神經損傷、老年癡呆及紅斑狼瘡和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研究,已經取得的部分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
迄今的研究表明,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不但能夠成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理想替代物,而且具有更大的應用潛能。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表達多種胚胎干細胞的特有分子標志,具有分化潛力大、增殖能力強、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無道德倫理問題的限制、易于工業化制備等特征,因此有可能成為最具臨床應用前景的多能干細胞。
脊髓損傷: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的脊髓相應節段損傷,損傷后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相應改變。如何使受損的神經結構進行再生和修復,從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仍是當前治療的難點和研究的熱點。脊髓損傷主要表現在急性期出現脊髓損傷處神經元的壞死、少突膠質細胞的凋亡、髓鞘的崩解、神經束變性壞死以引發的炎癥反應等。對于脊髓損傷的治療往往是通過對以上幾方面的修復來實現的。
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作用機制:間充質干細胞以其高度的可塑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向神經細胞誘導分化等優點使其可以在不同個體間移植。間充質干細胞體內移植后通過分化為神經細胞替代已損傷的神經元;間充質干細胞進入病變區后通過旁分泌釋放大量的抗炎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及細胞黏附因子來改變脊髓損傷微環境;間充質干細胞能產生多種細胞外基質,促進神經元軸突再生、髓鞘化并可誘導細胞方向性生長和遷移等。
背景:脊髓損傷是人類致殘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脊髓軸突再生能力有限,恢復難度大,常導致嚴重的神經后遺癥,對脊髓損傷治療方法的探索已成為研究熱點。隨著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表現出巨大的潛力,為脊髓損傷的修復帶來了曙光。
綜述間充質干細胞對于脊髓損傷的治療作用、性質、應用、局限性及發展前景。
方法: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數據庫及萬方、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相關文章,英文檢索詞為“spinal cord injury,mesenchymal stem cell”,中文檢索詞為“脊髓損傷,間充質干細胞”,按納入和排除標準共納入文獻85篇進行歸納總結。
結果與結論:間充質干細胞通過多種作用機制修復脊髓損傷,如間充質干細胞體內移植后通過分化為神經細胞替代已損傷的神經元;通過旁分泌機制分泌各種營養物質來改變脊髓損傷微環境的變化;同時間充質干細胞產生多種細胞外基質,為再生軸突提供支持物,促進神經元軸突再生。雖然在基礎實驗中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能起到較好的療效,但間充質干細胞在臨床中的應用卻差強人意,還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間充質干細胞對于脊髓損傷的作用機制。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出版內容重點:干細胞;骨髓干細胞;造血干細胞;脂肪干細胞;腫瘤干細胞;胚胎干細胞;臍帶臍血干細胞;干細胞誘導;干細胞分化;組織工程。
【吉卡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就醫。
【文章來源】史 旭, 劉京松, 萬 然, 王巖松.間充質干細胞對脊髓損傷治療的研究進展 [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25): 4081-4087.
【版權聲明】吉卡生物所發布的圖片來源攝圖網和網絡,文章來源于行業專家、網絡或國內外報刊雜志,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關鍵詞:
間充質干細胞,脊髓損傷,干細胞,組織工程,分化作用,細胞外基質
上一頁:
下一頁: